体育教育专业简介
一、专业介绍
体育教育专业归属于体育教育系,是河南体育学院(原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唯一的师范类本科专业,体育教育系成立于1958年(前身是郑州体育学院体育科),是随着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一起发展最早的系科之一。体育教育系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055余人,一直注重专业和学科建设,秉承“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办学理念,为河南省各高等院校、中等专科学校以及中小学培养了近万名优秀的体育师资。体育教育系现有专兼职教师5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教师队伍中博士17人(含在读博士3人),硕士38人,高级教练1人,国家级健将1人,教师队伍的硕博比例达94.8%。近五年,体育教育系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著作14部,主编参编教材8部,发表CSSCI、CSCD核心期刊论文17篇。体育教育系多年来锐意进取,田径教研室和教育心理教研室被评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并于2012年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单位,2019年与郑州大学联合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二、特色课程
体育教育专业特色课程既包含了广泛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主要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教育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等理论课和专项训练与理论实践、田径、体操、武术、球类等技术课。体育教育专业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样板思政课1门,省级虚拟仿真一流本科课程1门。
三、教学实践
体育教育专业属于师范类专业,专业培养目标紧扣教师工作岗位,教育实践的形式为学校集中分配实习,实践内容以中学生体育课堂教学为主,包括专业实践课程和体育理论课程。体育理论课程主要讲授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提升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实践课程以三大球、三小球、田径、体操技能为主进行讲授,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使中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体育教育专业与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郑州市第五十二中学、郑州市群英中学、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洛阳第一高级中学、洛阳第三高级中学、等28所学校及相关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
四、就业前景
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毕业生可以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考研、就业典型单位: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周口技师学院、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市第三十六中学、郑州市第一零零中学、新乡市第二中学、贝体(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瑞火体育、深圳农商行、格力电器、北京花香盛世国际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优秀毕业生代表: 田间(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李凤梅(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后)、王幸福(郑州市第二十六中学校长)、李继辉(郑州北斗星教育培训有限公司董事长)、方义博(河南永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简介
一、专业介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郑州大学联合申办)。社会体育系现有体育理论、体能训练、休闲运动、冰雪运动等4个教研室,专任教师34人,中高级职称占比76.5%,博士及硕士生导师5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科技创新人才等4人,运动健将1人,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国家队、省队教练员多人。体育理论教研室入选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名单,体育概论等5门课程分获评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等省级荣誉。2022年12月获批郑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截止目前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河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2项。2024年12月,“全民健身与健康行业学院”成为河南省第二批省级特色行业学院建设单位。
二、特色课程
在三门专业核心课程(社会体育导论、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营销)基础上,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注重专项技能培养。学生可从球类、操类、游泳、户外运动等项目中选择1门专项技能进行深入学习。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冰雪运动、游泳与救生指导、中华射艺、射击、轮滑、中式台球、毽球、飞盘、花样跳绳、户外运动等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三、教学实践
为培养掌握社会体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胜任健身与休闲运动技术指导、组织策划、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在理论与技能教学外,社体系师生承担健身健美、轮滑、毽球、游泳、射击、射箭等项目竞赛训练工作以及河南省球类运动中心、武术体操冰雪运动中心、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等专业队的体能训练任务,另有同学入选学院篮球队、田径队等队伍集训。除上述学院运动队及省级运动中心为学生提供的实践与实习平台,另与河南省五环体育集团等体育企业、协会深入开展合作,借助河南省全民健身与健康行业学院建设,扎实打造校外实习实训平台,锻造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就业前景
通过河南省第二批“三全育人”试点院系建设及“冠军党课”等党建引领,以河南省第六届道德模范、2013届毕业生方志欣为代表,社体系培养出一批投笔从戎爱国戍边的优秀军人,见义勇为敬老孝亲的道德模范,建设西部扎根基层的志愿者和公务员等优秀群体,实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在专业领域就业方面,社体系毕业生深耕健身指导与体育培训领域,涌现出一批创业公司或工作室,涵盖健身、运动康复、游泳、冰雪、轮滑、户外运动以及体育赛事类公司。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方向就业去向为运动队、体育科研机构、健身企业、体育教培企业、学校、军队等。冰雪运动方向就业去向为校园、各类冰雪场馆、冰雪体育公司等。休闲运动方向主要面向户外运动、休闲体育企业,从事教练、经营管理等工作。所培养学生在近年举办的省级体育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
英语专业简介
一、专业介绍
基于国家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我院于2005年设立英语专业(体育英语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扎实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具备英语应用能力、体育赛事解说和赛事翻译等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符合我国体育外事交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始终以培养国家亟需的体育外语外事人才为目标,始终坚持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经过二十年的积累,英语专业(体育英语方向)已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显著的专业优势。
目前,英语专业教师31人,教授3人,副教授9人;博士3人,硕士27人。双师型教师15人。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学缘结构广泛,教师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中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趋向高学历(位)化,未来具有发展潜力。
拥有多媒体语音室7个,翻译实践实训室1个,高尔夫3D实训室一个。为我院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最为真实的翻译实战场景,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字化时代翻译活动的本质、流程和协作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为就业和职业翻译发展奠定基础,为河南体育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并为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二、特色课程
专业特色课开设了《体育英语基础》、《体育项目英语》、《体育英语听力》、《体育英语阅读》、《赛事翻译》、《国际体育赛事》、《奥林匹克运动》、《赛事礼仪》等特色课程;以及包含篮球、太极拳、藤球、网球、高尔夫球的《运动素养》限制性选修实践课程,拓宽学生在体育相关领域的技能选择。本专业秉持“准确定位、提高质量、发展特色、服务地方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河南省体育产业的特色与优势,重点培养面向民族传统体育、藤球、高尔夫、篮球、网球等热门体育项目,能在体育项目翻译、体育赛事裁判、体育项目管理等领域胜任的专业人才。
三、教学实践
专业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语音室、高级视听室、翻译实训室,基于真实体育赛事的语言实践平台以及自主学习平台等资源面向学生全面开放,协助学生成立了“体育项目微课制作小分队”、“赛事翻译小分队”等助教科研团体,配备了必要的场地和设备条件,鼓励并协助学生课外主动实践和创新。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体育旅游与外语系英语专业2名教师,10名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和特长,在冬奥会赛场为冬季两项、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北欧两项、跳台滑雪等5个项目提供技术保障与专业服务,全力保障冬奥会以及冬残奥会赛事顺利进行。学生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三人篮球随队翻译工作、教师参加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洲藤球锦标赛、亚洲跆拳道锦标赛等多项国际体育赛事的执裁工作,多名学生担任2022年杭州亚运会藤球技术官员,沙滩排球英语播报工作。
四、就业前景
随着全球化推进和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对既懂体育又精通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为体育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就业领域主要有体育行业翻译(为国际体育赛事、会议、交流活动等提供口译和笔译服务,翻译体育相关的文件、资料、新闻报道等);体育外事接待;国际体育组织(凭借英语优势在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等组织中从事行政、协调、沟通等工作);体育媒体与传播(担任体育记者、编辑,用英语撰写和报道体育新闻;参与体育节目制作,提供英语解说或相关翻译工作);国际裁判等专业性较强的英语专业相关工作。
多人在国内职业体育俱乐部从事专业翻译工作,在政府管理部门、金融保险、教育、外经贸、体育、图书信息、媒体、商品流通等领域工作,国外就业地区包括在美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苏丹等国家。
新闻学专业简介
一、专业介绍
新闻学(体育新闻)专业成立于2004年,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博士4人,硕士32人,研究生学历占比90%。本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生至今,累计毕业生1267人,目前在校生276人。本专业秉承“守正创新,有融乃强”的培养理念,立足体育与传播媒介融合发展领域,致力于培育政治立场坚定、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兼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通过系统化培养,着重强化学生在平面设计、视频创作、媒体运营等融媒体技术领域的实操能力,同步锤炼体育文化传播专业素养,切实满足全媒体时代体育宣传领域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特色课程
新闻学(体育新闻)专业以新闻传播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为核心支撑学科,融合数智传媒技术、融媒体实践,打造“体育+新闻”的多元化、应用化教学体系。开设了《体育新闻摄影与摄像》《体育数据新闻》《体育公共关系》《体育赛事解说与评论》等体育新闻特色课程,以及《数智视听技术》《体育视频剪辑与特效》《体育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等新闻传播技术实训课程,以增强就业优势。建设有省级一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
三、教学实践
依托新闻实训室、摄影实训室,通过《体育新闻摄像实训》《新媒体网页设计与制作》《体育动画设计与制作》《体育视频编导》等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学科竞赛及大型体育运动会报道,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部分稿件和素材被新华社、人民网、中国青年报、中国体育报、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采用。
在河南电视台、大象融媒、河南省体育协会、Pastel摄影公司等河南主流媒体、体育组织、传媒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通过参与实习单位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摄影与摄像、视频剪辑与制作、新媒体运营等全流程工作,锻炼专业技能,提高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增加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就业前景
邀请业界记者、编辑、主持人、摄影师、AIGC专家作为实习导师,为学生讲述业界前沿知识,让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打通学校与行业的通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约10%的毕业生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约10%的毕业生考上公务员,约80%的学生进入各类媒体等企事业单位。如河南省电视台、河南商报、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客户端、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河南中心、河南省司法厅、共青团河南省委、安阳市纪委监委、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等,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简介
一、专业介绍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隶属于工商管理专业门类,是突出“体育底色”的体育、经济、管理交叉融合的“新文科”特色专业。目前,专任教师45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9人,博士13人,硕士29人。本专业主动对接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中央推动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的背景下,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经济管理人才。
二、特色课程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以经济学、管理学、体育学为核心支撑学科,形成“经济分析+管理实践+体育应用”的三维知识体系。融合数智技术、管理实践,打造数字融合、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的多元化、数字化的教学体系。
目前,已经建设《体育管理学》、《体育企业经营模拟实训》两门省级专创融合特色课程,《体育赛事管理》省级一流课程、省级思政样板课程、《马拉松赛道设计与管理虚拟仿真》省级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数字体育赛事实践教学平台》、《新型智慧体育设施应用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两项河南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品牌项目,基于以上教学资源和条件,能够为同学们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三、教学实践
本专业具有河南省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河南省全民健身研究中心、河南省新型智慧体育设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重点研究基地,建成数字赛事实训室、智慧健身实训室、体育产业实训室、管理实训室等。实训室配备了赛事运营一体化服务系统、“物联网+体育器材”智慧平台、新商战ERP电子沙盘、人力资源管理智能仿真与竞赛对抗平台、VBSE财务信息化竞赛平台等实训软件,配置了数字化、多样化的体育健身设备,仿真的企业办公环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实践教学平台。
本专业与省内外知名大型体育企业合作搭建了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基地。合作的企业和体育组织有: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舒华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新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河南省巴迪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河南省五环体育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健美健美操运动协会、河南省自行车运动协会等。
本专业搭建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别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多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高级别奖项。通过专业技能竞赛,综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意识、系统思维、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为学生获得优质的就业机会打下基础。
本专业拥有体育特色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师生构建专业的体育赛事组织与运营团队,与体育企业共同组织大型体育赛事。师生先后参与了郑州龙湖半程国际马拉松、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郑州网球公开赛、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等国际赛事的组织筹备与管理工作,保障了赛事顺利进行。通过参与各类体育赛事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学生们能够体验体育赛事举办的整体流程,具备了组织体育赛事的经验,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运营能力、运筹帷幄能力,在就业中具备了更高的竞争力。
四、就业前景
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为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体育企业和体育社会组织紧缺体育赛事运营、体育场馆管理、体育活动策划、体育营销等体育产业运营人才。通过四年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将具备在体育企业、银行、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能力。在往届毕业生中,约10%的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约10%的学生考上公务员、选调生,约80%的学生在银行、企业等单位工作。
运动康复专业简介
一、专业介绍
运动康复专业是一门结合医学、体育学和康复科学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备运动康复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毕业生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学校迎合社会需求新设并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之一,旨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具备扎实的医学和运动科学基础,掌握运动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够在医疗机构、康复中心、体育机构等领域从事运动康复、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师资力量方面,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的师资队伍,其中不乏在运动康复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特别是专业带头人崔新东教授,是运动医学专业三级主任医师,国家拳击队队医、国家女排特聘会诊专家。曾多次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北京、伦敦、东京、巴黎四届奥运会和广州、杭州亚运会,保障中国拳击队获得奥运会6枚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和10枚亚运会金牌的好成绩,被授予“伦敦奥运会科技服务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称号。
二、主要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运动损伤与康复、康复功能评定学、运动康复治疗技术、肌肉骨骼康复学等。
三、教学实践
学校配备了先进齐全的运动康复教学设施,满足学生实践操作需求。同时,与好家庭公司合作成立了河南省运动医学康复中心,投资 2000 余万元的“河南体育学院运动表现与康复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该中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行业内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有大量机会参与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处理,通过实习、实训等环节,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还与多家知名医院、康复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多个领域施展才华。优秀毕业生将优先派遣到河南省各运动队担任康复师,为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竞技状态提供保障,并跟随运动员征战世界赛场。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甚至有机会跟随崔新东老师服务国家拳击队,参与到国际顶级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中,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此外,毕业生还可在各级医院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运动康复中心、健身俱乐部、健康管理机构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运动防护、健康管理等相关工作;也可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舞蹈表演专业简介
一、专业介绍
我校舞蹈表演专业隶属艺术系,前身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音乐表演(体育表演方向)专业。专业建于2007年,历经十余年发展,现已成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作为省内最早开设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本科教育的专业之一,其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持续发挥着区域引领示范作用。
2024年,顺应社会人才需求与学校发展战略,专业在原音乐表演(体育表演方向)的深厚积淀上完成申报调整,正式更名为舞蹈表演专业。自创办以来,专业学子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洛神杯"等权威艺术赛事中频频折桂,教学成果斐然。多年来,专业已为国家输送大批高素质艺术人才。在省内外树立起卓越的专业声誉与优质形象。
舞蹈表演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名舞蹈表演领域的资深专业教师。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人,占比2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占比1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26人,占教师总数的87%。此外,专业还拥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级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以及1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同时,配备先进的教学场地与硬件设施,教学场地面积达4000平方米,具备充足的实训室、专业图书资源及实习教育基地。
二、主要课程
舞蹈表演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表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既注重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又强调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舞蹈艺术人才。主要课程包括:音乐基础理论、音乐选配与编辑、舞蹈艺术概论、中国舞蹈史、舞蹈教学法、舞台表演理论、编导理论与实践、艺术科研方法、舞蹈解剖学、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现代舞基础训练、流行舞,以及国际标准舞方向系列课程、中国舞方向系列课程。
三、教学实践
舞蹈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紧密围绕舞蹈表演及相关艺术岗位需求,教育实践形式丰富多样。实践内容以舞蹈表演、创编、教学为主,涵盖专业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主要实践环节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作品创编竞赛、专业比赛、专业演出、艺术实践等。本专业与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建业电影小镇”、单色舞蹈、河南赊店老酒男子篮球俱乐部、河南省体育舞蹈运动协会等行业领军企业及专业机构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依托深度产教融合机制,构建 “学演一体化” 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系统推进理论教学与舞台实践的有机衔接。旨在培养具备深厚专业理论基础、精湛表演技艺、创新编创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复合型舞蹈表演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与行业竞争力。
四、就业前景
秉持 "立德树人" 的教育根本宗旨,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教育教学体系,着重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深化艺术人文积淀,助力学生系统掌握舞蹈表演专业理论体系与核心知识架构,同步强化创新思维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可于文艺院团从事舞蹈表演工作;在艺术培训机构承担舞蹈教学任务;于文化馆、艺术中心、电视传媒机构等单位,负责艺术项目策划与组织实施;或投身舞蹈创作领域,担任舞蹈编导职务。在舞蹈艺术团体、社会文化机构及相关艺术行业中,能够胜任舞蹈表演、教学研究、艺术创作及综合艺术服务等多维度工作,职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